| 当前位置:首页 |
一、案例简介
2025年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卫生健康局以优化医疗领域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卫生满意度为核心,在2024年试点工作基础上纵深推进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省级)扩面工作。试点覆盖4家公立医院、16家基层医疗机构及5家民营医院,创新构建 4+3+N监督模式,通过加强专业队伍、精准赋能民营机构、深化医防协同,初步实现 责任压实、关口前移、能力提升目标。试点不仅规范了医疗机构疾控工作流程,更破解了民营医院公共卫生履职短板,让群众在更安全的就医环境中提升健康获得感,为医疗领域营商环境优化与公共服务提质提供了 “乳山实践”。
二、背景情况
为落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部署及省、威海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要求,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卫生健康局将试点工作列为 一把手工程。此前,乳山医疗机构存在“重医轻防”惯性,民营医院受经营模式与资源限制,公共卫生履职主动性不足;疾控监督员多为单一领域人才,复合能力难以满足 问不倒、查得准、说得透要求。同时,群众对优质、安全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亟需通过制度创新破解痛点。2025年5月,乳山启动试点扩面,旨在以监督体系完善优化营商环境,以医防融合提质回应群众期待。
三、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夯基础,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卫生健康局成立以局分管负责同志和市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试点工作双领导小组,统筹试点谋划、保障与考核;在市疾控中心设立疾控监督员业务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3名,明确“选派培训、日常管理、线索移送”职责。建立“周例会、月分析、季汇总、年总结”工作机制:每周召开监督员例会收集问题,每月形成工作分析报告,每季度开展督导检查(采取查阅资料、专家核验等形式,实现25家试点机构年度督导全覆盖),年底全面总结成效,确保试点工作“有方向、有监督、有闭环”。
(二)精准建队提能力,打造专业监督队伍。
1.严格遴选保质量:按“专业对口、经验优先”原则,遴选45名疾控监督员,其中市疾控中心14名、各医疗机构31名,涵盖现从事疾控业务人员、曾履职疾控岗位人员及中层技术骨干,确保队伍兼具专业度与实战经验。
2.多元培训强素养:制定《医疗机构专职疾控监督员业务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 + 实践指导”开展8期业务培训,内容覆盖传染病防治法规、院感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局分管领导亲自带队,选派疾控监督员16人次赴青岛南区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创新模式;组建“业务指导小组”,实时解决监督员工作难题,推行 AB 角制度,助力监督员从 单面手向 多面手转变。
3.考核激励激活力:制定疾控监督员小组与个人双考核表,管理办公室每半年考核小组履职情况,小组负责组员日常考核;考核结果同步至派出单位,明确在职务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优秀监督员,同时将试点成效纳入疾控机构等级评价指标,充分调动队伍主动性。
(三)创新模式优服务,实现监督精准高效。
针对试点扩面需求,创新推出“4+3+N”工作模式,破解监督“一刀切”难题。
“4 个小组”强协同:将25家试点机构与41名监督员划分为4 个小组,每组设组长(由疾控中心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联络员各1名,采取多对多团队协作模式,组内明确职责分工,组间开展“比学赶超”,确保监督无死角。
“3 重保障”解难题:上级卫健部门定方向、供技术,明确试点标准与业务指导;管理办公室抓日常、强统筹,动态调整工作内容,组织案例分析;局机关相关科室强监管、促衔接,通过业务监管助推监督机制完善,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的保障格局。
“N项模块”按需调动:将监督内容设为动态模块,结合疾控重点(如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季节变化(如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控)及机构特点(如民营医院资源短板)调整内容。例如,为民营医院定制 “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为基层医疗机构强化“预防接种流程监督”,实现“一机构一方案、一阶段一重点”。
(四)聚焦民营补短板,优化医疗营商环境。
针对民营医院公共卫生履职薄弱问题,乳山推出靶向施策举措。
专属监督强指导:为5家民营医院配备专属监督员,每周进驻不少于1天,开展“一对一”巡查,重点指导传染病报告、院感控制等薄弱环节,帮助规范工作流程。
资源倾斜破瓶颈:通过专家下沉等方式,为民营医院提供免费技术培训与检验检测支持,破解其“缺技术、缺资源”难题;将民营医院纳入全市医防协同体系,共享疾控信息与应急处置资源,避免“单打独斗”。
政策引导促主动:召开民营医院专题座谈会,解读公共卫生政策与试点要求,明确合规履职对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将民营医院试点成效与信用评价挂钩,引导其从“被动应付”转向 “主动作为”,推动民营医疗与公立医疗协同发展。
(五)深耕民生办实事,提升群众卫生满意度。
强化防控保安全:督促监督员每日巡查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急诊科等重点科室,推动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试点以来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保持在100%,群众就医安全感显著增强。
下沉服务减负担:组织监督员协助医疗机构开展群众健康宣传,如进社区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配合优化预防接种流程,减少群众排队时间;开通“监督员反馈通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流感防控、健康咨询等问题。
提升能力强服务:监督员协助医疗机构每季度开展1次医护人员疾控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从治病 向“治未病”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四、取得成效
一是医防协同效能显著提升。25家试点机构全部落实疾控主体责任,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保持在100%,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全面落地,公共卫生防线进一步筑牢。
二是医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5家民营医院公共卫生制度逐步完善,履职主动性明显增强,经营合规性提升,形成“公立、民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医疗领域市场秩序更趋规范。
三是群众卫生满意度大幅提高。通过传染病防控强化、就医流程优化、健康服务下沉,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好评率达95%以上,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切实实现“以监督提质促服务惠民”目标。
四是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4+3+N”模式得到威海市卫健部门肯定,乳山试点做法为全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扩大试点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样本。